服務熱線:
86-0916-8293088
86-0916-8293099
郵箱:sxth@cntianhan.cn
地址:陜西省洋縣城西人民路
陜西天漢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版權所有
陜ICP備15008048號 網站建設:中企動力西安
-- 資訊中心 --
以中國食品工業發展為己任
Taking the development of China's food industry as its own duty
教你認識食品添加劑——甜味劑
據說喜歡吃甜品的人,內心都住著一個天使。
喜歡甜食是人類的天性,
從一出生喝到媽媽那甘甜的乳汁開始我們就深深地愛上了這個味道。
為了滿足對甜的需求,我們會在食品中加入蔗糖、果糖等熟悉的天然糖類
今天小編就帶大家一起來扒一扒甜味劑的前世和今生。
甜味劑的發現
通常我們將能夠賦予食品甜味的物質總稱為甜味劑。在我國糖類甜味劑如葡萄糖、蔗糖不按食品添加劑管理。
01
糖精
人類從第一個合成甜味劑糖精的發現開始就在尋甜這條路上不斷前行。
相傳1879年的某一天,美國霍普金斯大學的實驗室里,俄國化學家法利德別爾格在做芳香族磺酸化合物的合成實驗。晚飯時他可能忘了洗手,意外發現牛排是甜的,餐具也是甜的,但晚餐并沒有加糖。
隨后,法利德別爾格發現甜味來自一種叫鄰磺酰苯酰亞胺鈉的化學物質。幾經周折,法利德別爾格最終從煤焦油中提煉出一種特別甜的白色結晶體,他把它叫做“糖精”。之后市場上陸續出現了更多具有糖精鈉類似特點的甜味劑。
02
阿巴斯甜
目前市場占有率較高的甜味劑阿斯巴甜是由美國 G.D.Searle 公司的研究人員在合成制作抑制胃潰瘍藥物時無意間舔到手指,發現到阿斯巴甜具有甜味。阿斯巴甜是人工合成的二肽類化合物,甜度是蔗糖的兩百倍,但因高溫會使其分解而失去甜味,所以阿斯巴甜不適合用于烹煮和熱飲。
03
三氯蔗糖
三氯蔗糖的發現,則是源于一個很偶然的錯誤。
上世紀70年代,泰萊公司和英國伊麗莎白王后學院的一位學者合作,研究蔗糖經過分子修飾之后作為殺蟲劑的使用,這位學者叫他的學生去測試一下這個樣品。英文里的“測試”是test,其發音跟“品嘗”(taste)差不多。
他的那位印度學生聽到導師的要求估計有點詫異,但也沒有多問,就用自己的舌頭去“taste”樣品了。結果發現,這東西甜得一塌糊涂。這個東西就是三氯蔗糖,其甜度是蔗糖的600倍左右。
目前已發現的甜味劑有20余種,它們主要分成以下幾類:一類是非糖物質,像甘草、甜菊糖苷和羅漢果甜苷、苷索馬甜等天然非糖甜味劑,還有三氯蔗糖、甜蜜素、安賽蜜(乙?;前匪徕?、AK糖)、紐甜、阿斯巴甜(天門冬酰苯丙氨酸甲酯)等人工合成甜味劑,它們的特點是甜度較高,是蔗糖的幾十倍到幾百倍,但均屬非營養性甜味物質,不參與人體代謝,其用量少,熱值小。
04
糖醇類甜味劑
除了非糖類甜味劑,還有一類甜味劑,叫糖醇類甜味劑,其甜度與蔗糖差不多或者略低,但因其與葡萄糖有不同的代謝過程,故其熱值較低,且不引發齲齒。它的人工合成類品種有赤蘚糖醇、D-甘露糖醇、麥芽糖醇、木糖醇、乳糖醇、山梨糖醇,天然提純類有木糖醇和異麥芽酮糖。
上述提到的這些甜味劑都包含在我國允許在食品中添加的甜味劑名錄中。
生活需要加一點甜,唯有愛與甜品不能辜負。如果你心里住著個天使,又渴望擁有更細的腰圍、更低的體重,那么羅漢果甜苷等熱量低甜度高的天然甜味劑可能是個不錯的選擇,它擁有超甜能力,而且產生的能量很少,只需要一丁點就能滿足你對甜的渴望。